你知道什么是论文博士吗?
清华大学招收“论文博士生”工作实施办法
一、申请资格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获硕士学位后有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者,个别获学士学位后有八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
3.在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国内外核心刊物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已作出有创新性的成果,基本达到或接近博士学位水平。
4.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选拔程序
1.本人申请:论文博士生招生与我校博士生统考招生同时进行,申请者在每年博士生招生报名时向学校提出申请材料,内容包括:
1) 硕士学位证书、硕士课程成绩单复印件;
2) 能代表本人最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不多于5篇)的复印件和其它论文的清单;
3) 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证书的复印件,获奖成果如系与他人合作完成,需注明作者或获奖人名次及本人所完成部分的工作内容。
以上材料需经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查、签字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2.导师审查:对申请者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内容包括:
1) 确认申请人材料是否属实;
2) 对申请人的基础理论知识、科研水平和能力进行学术评价;
3) 对入学考试内容和方式提出建议:参加博士生统一入学考试或参加部分科目的考试。
以上材料经院(系、所)主任或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审查后报研究生院。
3.研究生院审查:由研究生院组织有关学科的分委员会成员或教授组成的7人以上专家评审组,对申请人材料逐个进行审阅。申请者到会作学术报告,专家提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同意其作为论文博士生做出结论。达到与会专家2/3及以上同意票数者可作为论文博士生候选人。
论文博士生候选人须参加规定的入学考试和所申请导师、学科组织的综合考试,并根据考试(考核)成绩确定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批,录取后由学校与申请人所在单位签订非脱产委托协议书,发出录取通知书。
三、费用
1.报名费每人200元;
2.学习及指导费(培养费)每学年12000元;
3.其它费用自理。
四、其它
1.“论文博士生”在学习期间我校不受理出国申请。
2.“论文博士生”完成学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清华大学论文博士引发争议
本报记者 叶铁桥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07日 07 版)
5月1日,曾因老家房屋被强拆而给山东省潍坊市市长写公开信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王进文在微博上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正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博士,是他的同班同学,但同学们从未见过徐景颜。
当天,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廖莹向《新京报》记者证实,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确实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在读博士生,但他并非是全日制博士生,而是论文博士生。
然而,又有媒体发现,早在2008年10月9日,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就在回答记者提问“怎么看目前有不少官员只要递交论文就可以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说法”时称,我国目前并不存在“论文硕士”或“论文博士”,并称,如果发现这类情况,教育部将“决不手软”。
另有声音质疑,廖莹在回应中称,“论文博士入学后会明确论文写作方向和指导老师,一旦正常毕业则是‘双证齐全’(毕业证和学位证)”,但从培养形式上看,论文博士生跟全日制博士生差异很大,应只能获得学位证书,不应该获得学历证书。
种种质疑,让“论文博士”这一为外界所不了解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从互联网上的言论看,许多声音将此事与“滥发文凭”、“大学行政化”、“利益合谋”联系在一起。
5月3日,教育部新闻办向媒体宣称,已将清华大学招收论文博士一事移交相关科室,并将对此核查处理。5月4日,中国青年报记者从教育部新闻办获得的回应是,此事还在调查处理中,一有结果将及时公布。
论文博士引发质疑
王进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他也是偶然才获知徐景颜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在读博士生。
王进文跟山东省国土部门较过劲。他家住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关街道北三里村,2010年11月17日2点多,他家被强拆,房子被推土机推倒,家具、衣物、粮食及他的书籍全被散落掩埋。
王进文因此对潍坊市国土局等多个部门提起行政诉讼,并向山东省行政复议办公室提起过行政复议,被驳回后,他又向国务院法制办提起行政复议申请。2012年3月,国务院裁定撤销山东省行政复议决定,要求重新作出处理决定。
获知徐景颜也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让王进文很意外,除了指称从未见徐景颜上课外,王进文还在微博上呼吁:“法学院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为人民服务,勿滥发文凭,危害一方。”在后面发的微博中,他更是指称山东违规征地现象严重,“身为学法之人,包括我与徐厅长,应身践法治”。
廖莹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徐景颜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论文博士生,每月集中两天学习,清华大学对论文博士有严格招生规定,每次上课均有考勤记录。论文博士相当于以研究为主,他们的课时安排跟全日制博士生课时安排是不一样的:论文博士生都是在职学习,他们在第一年做课程学习,之后专门做论文研究,不需要上课,且第一年上课均是在周末。
廖莹还称,法学院论文博士并不止徐景颜一人,据了解,仅徐景颜所在的班就有十来人是论文博士。他们中有政府机关或一线工作人员,也有国企人士。
然而,廖莹的回应出来后,却引发了许多质疑。除前文所言,还有人发现,2010年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中,徐景颜和王进文同时出现在了法学院“公开招考”的名单中,因此质疑徐并非论文博士。更多人的质疑,官员读博,招录机制是否公平公正?
5月4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上述问题联系采访廖莹,廖莹要求记者与清华大学新闻中心联系。清华大学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称,新闻中心正在准备材料,暂时不作出回应,过段时间将对此事作出回应。
论文博士培养制度被指不伦不类
既然论文博士这种形式确实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三条也规定,“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可以免除考试,直接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对于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博士学位”,那么,教育主管部门为何没有推广这一培养模式呢?
1999年,时任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处处长的王子成、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蒋慧和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竺曼莉曾联合署名在《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关于“论文博士”的招生、培养及教育》的论文称,教育部可能考虑,为保证博士生的入学质量,不宜大面积地开展这项工作。因为“少数研究生招生单位,不顾及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把‘论文博士’变成为‘人情博士’、‘权力博士’和‘金钱博士’,把招收‘论文博士’工作变成降低要求的代名词。如果不加以控制,使论文博士的招生工作蜂拥而上,会造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该文称,个别招生单位钻空子,把论文博士的入学资格当成人情送人。应规范论文博士,从而保证论文博士的学位不至于贬值。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表示,在国外,论文博士的要求非常高,申请论文博士的人往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获得了出色的学术成果,于是向授权学校提交论文,申请博士学位。“一般来说,在国外,申请论文博士的人其学术水平应普遍高于普通博士生。但在国内,论文博士生往往是官员或者国企人士,他们中很多人不专门从事学术工作,这与国外的论文博士是有区别的”。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春时认为,中国一些高校实行的论文博士培养制度看起来不伦不类,说是学历教育,又可以脱产;说不是学历教育,又有一定的课程和考试。
让别敦荣觉得最奇怪的是,为何清华大学的论文博士可以获得双证,“既能拿到学位证,又能拿到毕业证,我们称之为双证博士,双证博士必须通过博士生入学考试,要全脱产学习,只有专业博士才可以在职学习,而论文博士应该只授予博士学位,俗称单证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也认为,论文博士应该只有博士学位(学位证),没有学历(毕业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双证齐全肯定有问题,“论文博士既然能不脱产学习,怎么能有毕业证?”
杨春时表示,据他所知,国内有高校对于论文博士只发学位证。
论文博士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是否会作出特别标注以区别于一般博士?杨春时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亲眼见过论文博士的学位证,跟一般博士的学位证没有任何区别。
为何清华大学的论文博士可以获得双证?为何论文博士的证件上不会作出区别标注呢?
王子成等人的论文认为,论文博士虽然主要是通过非学历教育的途径获得的,本应标注清楚,如“工学论文博士”、“农学论文博士”等,不这样做的原因是:“第一,论文博士的招生和培养质量下降,从而使这个学位名称贬值,因此无论是招生单位还是论文博士生本人都不希望使用这个学位名称;第二,有些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试点工作没有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因此,在上报教育部录取名单时,不能名正言顺地以‘论文博士’名称上报,而在毕业时,更不便以‘论文博士’的名义申请学位和填写毕业证书,这就形成了按论文博士的方式招进,而按一般博士生的培养方式培养这种‘独特’的状态。”所以出现不少研究生招生单位悄悄地既发学位证,又发学历证的状况。
如何防止论文博士成为学历腐败的通道
近年来,官员读博蔚然成风与中国高校滥发文凭的现象合流。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曾感叹:“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
据《重庆晚报》2009年9月报道,西南大学研究生部相关人士曾透露,重庆区县党政一把手中,大约有一半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
如何看待官员读博的现象?在周光礼看来,官员普遍读博现象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如果官员真的爱上学习,比不学无术要好得多。但如果我们认为博士教育不仅仅是为学术职业培养人才,它还为经济、政治等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那么官员读博士也未尝不可,毕竟所有公民都有接受博士教育同等的权利。”
别敦荣也认为,官员读博无可厚非,公民都可以接受教育,不能把官员读博一棍子打死。
他认为,追求博士学位的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现代反映,“大家都以为,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就表明是优秀的,社会中只有极少数人能获得博士学位,这使得这个学位有象征意义,似乎代表着学识与能力”。
熊丙奇也表示,官员如果有真才实学,愿意认真学习,求取真知,“对这种读博的,我也非常支持,但问题就在于很多都是来混文凭的”。
杨春时也早已对官员混文凭的现象深恶痛绝。在他看来,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动用公共财政占用高教资源,为自己的前途谋利,“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2010年,他由此提交提案,建议整治这一现象,清理官员读博,维护高等教育的纯洁性及公平公正。
杨春时了解到,读博的官员,很多都不经过正规考试,即使考试也是走过场。被录取后,动用公款交学费。读博后,基本不上课、不读书、不做作业,有的官员甚至一切让秘书代劳,毕业论文也是请人代写,为的就是混个文凭,作为日后晋升的阶梯。“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教育的公平性。”
熊丙奇认为,对于高校而言,为了谋取部门或个人的利益,把学位拿来换资源的利益驱动非常常见,“有些高校甚至主动拉官员来读博”。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身为副市长的全国政协委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曾有几所高校邀请他读博,有的学校甚至告诉他连考试都不用考,但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是大学教师出身,对学术还存有敬意。
在杨春时看来,要遏制高校滥发文凭、防止学历腐败,就必须堵塞通道,他建议取消论文博士。
他介绍说,厦门大学为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从2011年起,决定不再招收在职博士生。“即使是高校教师要来厦大读博士的,也必须跟原单位脱钩,把户籍和工作关系转到厦大,这是国内要求最严格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制止文凭腐败”。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有资料称,日本学界近年来也在探讨是否取消论文博士。
熊丙奇则认为,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今后的教育形式一定会越来越开放和多元,论文博士作为培养方式而言无可厚非。
但他认为,要防止论文博士成为学历腐败的通道,就应该在公开透明上做文章,“官员读博的信息一定要公开,包括原有学历如何,有哪些学术成果,申请学位时提交了哪些资料,学校的评审结果是什么,招录时都应该向社会公示。录取后,学费从哪里支出,选了哪些课程,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只有全面公开才能防止腐败。”
王子成等人的论文则认为,对于论文博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应严格禁止“无证经营”,非试点单位应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三种入学方式招生,教育部应随机抽查,检查博士生入学试卷,发现作假的,要通报批评,甚至追究责任。
我国“论文博士”的由来
本报记者 叶铁桥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07日 07 版)
究竟何为论文博士?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所称的“论文博士”与清华大学的“论文博士”究竟是不是一回事?中国青年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告诉记者,中国从学位类别的设置上,并没有论文博士,只设置了博士和专业博士。
记者发现,1999年,时任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处处长的王子成、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蒋慧和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竺曼莉曾联合署名在《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关于“论文博士”的招生、培养及教育》的论文也称,根据教育部规定,我们目前的博士生培养形式只有三种:正规的入学考试,提前攻博和硕博连读。“似乎把招收论文博士的工作排除在外”。
然而,一些高校却在开展论文博士的试点,试点的依据之一在于,1986年12月,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为了尽快开辟一条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实际工作者获得学位的渠道,并扩大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试点……(在职人员可以)向具备条件的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硕士学位或‘论文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是最早展开论文博士培养试点的高校之一,早在1986年就展开了试点。记者检阅资料时发现,1990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实验组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上刊文,介绍了清华试点论文博士的缘由和做法。
该文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为具体了解工业企业界对高层次人才在素质和数量上的实际需要,先后两次集中走访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等十多个大中型企业及有关研究部门。在调研中发现,这些机构都有从本单位选拔优秀人才继续进行培养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清华大学决定试行招收论文博士生。
该文称,对于入学标准,当时就在校内引发很多争论。有的教师强调论文博士生入学前应具有硕士学位,有的教师认为能力、成就的高下更关键,对于未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可以采取适当方式,考核硕士学位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因此主张在审查学历、资历、工作成就和业务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小组考试,确认达到硕士以上业务水平者,即可录取为论文博士生。
对于培养过程,有的教师主张应有最低入学注册年限,有的主张允许他们不脱产攻读学位。
综合以上争论,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当时确定了以下原则:一是招生对象主要从科技骨干中选拔,二是选拔时既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审查学习成绩,还要重视考查全面素质和创造才能。对于培养过程,可以全时入校注册学习,也可部分脱产学习,或者完全不脱产,定时来校接受教师指导,或教师到其所在单位指导。
1986年,清华大学招收的第一届论文博士生,是单独组织的入学考试。考试之前,由导师负责调查或审阅材料,考查其业绩、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并写出书面审查报告,然后由3到5名专家教授组成考试小组,以笔试或面试的方式,考查其业务水平。
2003年,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等人在《中国高等教育》上的一篇文章中建议清华应在研究生培养中增加论文硕士和论文博士的名额,认为这些学生有实际工作经验,培养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对学校来说,有了这么一批来自工业界和企业界的优秀人才后,会加强学校和工业、企业界以及与地方的联系。”该文举例说,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论文博士徐大懋、于文虎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记者发现,清华大学最新修订的《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就将论文博士生与普博生、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一起列为四种博士培养类型之一,该校也出台了《清华大学“论文博士生”工作实施办法》,对论文博士生的招录作了相应规定。《清华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也显示论文博士仍在招录。
《清华大学招收“论文博士生”工作实施办法》显示,该校现行招收论文博士的程序包括:由研究生院组织有关学科的分委员会成员和教授组成的7人以上专家评审组,对申请人材料逐个进行审阅。申请者到会作学术报告,专家提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同意其作为论文博士生做出结论。达到与会专家2/3及以上同意票数者可作为论文博士生候选人。论文博士生候选人须参加规定的入学考试和所申请导师、学科组织的综合考试(参加博士生统一入学考试或参加部分科目的考试),并根据考试(考核)成绩确定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批,录取后由学校与申请人所在单位签订协议书,发出录取通知书。
《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显示,论文博士学习方式为:以课堂面授为主,辅以课程调研、自学、撰写分析报告、师生一对一指导和网上课堂等方式。在教学学期内,一般间隔两周安排一次面授,每次2天。面授时间一般以周末为主。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春时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据他所知,国内有不少高校招收论文博士,如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前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杨义在武汉大学读博就引发了很大轰动,事实上他读的就是论文博士。”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导周流溪投师四川大学赵振铎教授再读博也引发了很多关注,川大当时也对外称,周流溪是论文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说,论文博士在国外也是有的,主要流行于欧洲。我国的论文博士制度可能来源于欧洲大陆国家。在北美,博士教育只有学术博士和专业博士之分,没有论文博士的说法,学术博士和专业博士在培养过程上没有太大差别,既重视博士论文,也重视博士课程学习,都是全日制的,不同之处在于专业博士强调应用。“我们以前学习欧洲模式,现在学习北美模式。因此,在我们国家既有学术博士,也有专业博士,还有论文博士”。
杨春时认为,郭新立所言“论文博士”应跟清华大学的论文博士不一样,前者是指提交论文获得通过即可获得博士学位,后者除了提交博士论文之外,还需要上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持上述看法,认为两者所言并非一回事,教育部否定的是前者而非后者。
郑州大学公布2022年博士招生考试通过名单,978人!含补充报名通知!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国际法学院2022年博士招生考核人员名单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及录取工作实施细则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公示法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复试拟录取名单的通知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总成绩公示
涉78种经济犯罪案件!最高检联合公安部印发修订后《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通告敦促拐卖妇女儿童相关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来自低保贫困户家庭的应届生聘上公办教师后解约要赔5万?官方回应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参加考核人员名单公布